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0:09:14   浏览:875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安政办〔2011〕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安阳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一月十日


安阳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全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善城市水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城市规划区域内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指通过城市排水管网,对所接纳的生产经营废水、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单位。
第四条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是指依法取得城市污水处理运营资格,并对污水处理厂进行生产运营管理的法人单位。
第五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住建部门)具体负责市规划区域内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监督管理工作,监督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和污水达标排放。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按照职责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监督管理,负责对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和水量进行监督监测。
第六条住建部门负责对排入城市污水处理收集系统的水质、水量进行监测和检查,也可以委托具备计量认证资格的监测机构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水质、污泥等指标进行定期检测和随机抽样检测、计量,相应数据由住建部门存档备查。
第七条 运营单位应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处理设施和出水水质负责,按照国家有关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进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要进行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
对于因设计等原因达不到国家现行排放标准的,运营单位应在住建部门提出的整改期限内完成整改。
第八条运营单位应按规定在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口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建立生产运行日志和严格的取样、检测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制度。
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定期进行鉴定和校准,运营单位应确保在线监测监控装置正常使用,不得擅自拆除、损毁、改变或者闲置;发现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组织人员维修、维护并向上级监管部门报告。
第九条污水处理厂每月向市住建部门报告污水处理运营项目信息。信息内容主要包括实际处理水量,进出水水质,污泥产生量及处置,再生水利用量,设备运行运营成本,安全生产及自动在线监测数据(自动在线监测数据污水处理厂至少保存1年)等。
第十条进水水质、水量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影响污水处理厂排放指标的,运营单位应将发生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及时上报市住建和环保部门。
第十一条运营单位应切实保障污水处理厂安全正常运行,建立紧急事故应急预案,并报市住建部门备案。
因突发事件或事故造成关键设备停运的,运营单位应启用紧急事故应急预案,尽快抢修恢复正常运行,并在事故发生24小时内上报市住建和环保部门。
第十二条因进行设备设施改、扩、建或检修、维护需暂停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或导致处理能力明显下降的,运营单位必须制定相应措施并提前15日报告,征得市住建和环保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
第十三条市住建部门须建立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和年度运行评价制度。
第十四条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的有机污染物、悬浮物和大肠菌群等超过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由环保部门依法征收超标排污费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十五条运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住建和环保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1谎报实际运行数据,编造虚假数据的;
2排放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污泥或随意倾倒污泥的;
3污水处理厂不按正常运行或未经批准擅自停止污水处理厂运行的;
4污水处理厂未按规定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的;
5造成重大安全、环境污染事故的;
6拒绝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或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7影响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其他行为。
第十六条市住建和环保部门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及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纪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市行政执法监督案件办理规定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政府


吉林市行政执法监督案件办理规定

吉林市人民政府令第159号


《吉林市行政执法监督案件办理规定》,已经2004年9月29日吉林市人民政府第13届2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代市长 矫正中

2004年9月30日

第一条 为保证行政机关依法办理行政执法监督案件,维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机构)、行政执法部门法制机构(以下简称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办理行政执法监督案件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全市行政执法监督案件办理工作。
县(市)、区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机构)、行政执法部门法制机构负责本辖区和本部门的行政执法监督案件办理工作。
监察、人事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行政执法监督案件办理工作。
第四条 行政执法监督案件的来源主要包括:
(一)当事人的申诉、检举;
(二)行政执法检查;
(三)备案审查;
(四)依法转办、移送的案件。
第五条 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应当立案调查:
(一)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二)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五)不履行法定职责的;
(六)行政职权行为明显不当的;
(七)其他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
第六条 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不予受理:
(一)其他机关已经依法受理的;
(二)请求行政赔偿的;
(三)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不服的;
(四)涉及刑事犯罪的;
(五)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限内的;
(六)具体行政行为自作出之日起2年内未被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发现的;
(七)其他依法不应受理的。
第七条 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应当自发现行政违法行为之日起2日内进行审查,经本部门主管领导批准,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
第八条 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对行政执法监督案件可以自行查处,也可以转交有管辖权的下级机关办理,受转办机关应当接受转办。
第九条 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应当自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之日起3日内,将《立案通知书》或者《不予立案通知书》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应当自收到《立案通知书》之日起10日内,向监督机构提供有关证据、依据和相关材料。
第十条 办理行政执法监督案件应当2人以上,并确定1名案件主办人。
办案人员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监督案件可以进行书面审理,也可以询问当事人或者向有关单位、人员调查取证。
第十二条 办案人员进行调查应当向被调查人出示《吉林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督查证》。
第十三条 行政执法监督案件涉及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重大、复杂案件,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一)认定事实和证据争议较大的;
(二)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异议的;
(三)违法行为性质较重或者危害较大的;
(四)其他认为属于重大、复杂案件的。
第十四条 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应当自案件立案之日起30日内作出监督决定;重大、复杂案件,应当在60日内作出监督决定。
因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监督决定的,经主管领导批准,可以适当延长期限,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30日。
第十五条 行政执法监督机构作出监督决定,应当制作《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书》,加盖本级政府或者本部门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专用章。
第十六条 《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书》应当自监督决定作出之日起3日内送达当事人。
第十七条 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执行行政执法监督决定,并在收到《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决定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书面报告执行结果。
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应当自收到监督决定执行结果的书面报告之日起3日内制作《结案报告》,并归档、立卷。
第十九条 案件当事人对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该决定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核。
复核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第二十条 行政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一)阻挠、变相阻挠行政执法监督机构依法办案的;
(二)对申诉人、检举人进行恐吓,或者干扰其行使正当权利的;
(三)拒绝接受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的调查和询问的;
(四)受转办机关不按规定办理转办案件的;
(五)其他不协助、不配合行政执法监督机构依法办案的。
第二十一条 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当事人依法提出的申诉、检举,不按规定转办或者逾期不作出监督决定的,依法给予通报批评或者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吉林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苏州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的决定

江苏省苏州市人大常委会


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苏州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的决定

(2004年5月27日苏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004年6月1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

苏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对《苏州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作如下修改:
删除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五条。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苏州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